2025创新中国行—
中关村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
3月24日,由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指导,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天津中关村科技产业有限公司、阿米纳双湾国际投资(海南)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25创新中国行—中关村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新质发展 协同创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百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话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未来发展。
聚焦新质发展,共谋协同创新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重要指示精神,论坛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论坛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签约仪式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领导致辞:凝聚共识,共谋发展
天津经开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副主任张钊在致辞中表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诞生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承载着“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使命。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试验田”,这里既有中关村的创新基因,又依托天津的产业基础与港口优势,形成了“双城联动”的独特生态。滨海—中关村与北京中关村共建“政策互通、资源共享”机制,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收达到120亿元。滨海中关村既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桥头堡”,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我们期待与各界携手一道追“新”逐“质”,共筑创新廊道、共赢未来机遇。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朝闻在致辞中表示:中关村信息谷是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负责区域合作的专业化主体,中关村发展集团肩负着“助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光荣使命,聚焦科技服务业,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深度服务北京的产业链与创新链。下一步,中关村信息谷将紧抓新的战略机遇期,持续深化与滨海新区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京津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更多的北京研发成果在滨海转化应用;进一步延伸集团产业组织模式和集成服务优势;进一步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载体建设,助推滨海中关村打造京津协同发展的新高地。
园区推介:创新引擎,扩大朋友圈
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超群详细推介了滨海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创新成果及未来规划。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滨海中关村聚焦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3+1”主导产业,构建了全链条、全要素的创新生态体系,搭建创新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了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滨海中关村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创新迈向新高度。在此诚挚邀请更多企业和人才加入滨海中关村,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主题演讲:前沿洞察,引领未来
论坛邀请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RISC- V工委会执行秘书长周萌,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梅新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汤鹏翔,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李峰,ACIF阿中产业投资基金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尹慕言,中能福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薄建民,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能源装备委员会顾问贾振丹,东软集团北京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静波等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RISC-V产业生态与创新实践、前言新兴产业国际竞争态势、航天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实践、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基座、中东产业出海发展机遇、分布式氢能产业化的创新实践、联贸云助力国际出海发展、东软集团DeepSeek赋能医疗创新等主题发表演讲,分享前沿技术与创新实践。
签约仪式:深化合作,共筑未来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与中能福韵集团有限公司、九天易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智慧科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无界天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嘉德隆科技有限公司6家意向入园企业进行了意向战略签约,标志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吸引优质企业、推动产业集聚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圆桌对话:共探大模型与新质生产力
融合发展
在圆桌对话环节,北京两化联盟网络化协同专委会副会长李洪源主持了以“大模型与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为主题的讨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李峰,ACIF阿中产业投资基金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尹慕言,东软集团北京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静波,厚天(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王夺等嘉宾围绕大模型技术在医疗、能源、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展开了深入交流,为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本次活动成功搭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推介的新窗口,创立了共话高质量发展合作的新平台。未来,滨海中关村将继续肩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排头兵”的重要使命,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不断拓宽产业新赛道,推动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加速跑,不断提升园区服务动能和发展效益,让每一个创新主体都能在中关村的平台上展现价值,走出一条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