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滨海中关村,成为京津双城记中炙手可热的创业沃土。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很多科研团队发展成了企业,论文变成了产品。如何通过改革提升滨海中关村的承载能力?今天,我们来看致导科技的新厂房。
在滨海中关村,从北京来的企业已经有1000多家,形成了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4个主导产业。通过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很多企业的科研成果,陆续变成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需要更大的厂房。
但是,园区核心区只有9万平米,几乎都是适合初创企业的三层小楼。面对新的需求,园区只能帮助他们在滨海新区其他功能区找场地,企业两头跑,费时费力,迫切希望就近解决。
研发无人机导航系统的致导科技就是其中一家,从最初只有巴掌大小的航电零件,发展到去年,企业完成了整机研发,接到了多笔订单。原本的办公场地,根本没法生产海洋巡检无人艇这些“大家伙”。
大批量的产业载体去哪里找?如何通过改革提升滨海中关村的承载能力?今年2月,经开区和中关村发展集团,再一次坐到了一起,双方决定联手,共同出资33个亿,紧挨着核心区再开发25万平米的产业园。
同时,成立天津中关村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北京占股51%,天津占股49%,收益按股权分成。
根据企业不同需求,可以定制层高5米到8米不等的厂房,致导科技第一时间预定了4500平米的空间。
今年底,新的产业园就能竣工。发挥合资公司的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引聚资源要素,滨海中关村进一步围绕四个主导产业,做好核心区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继续吸引更多北京企业在这里转化。
唱好京津双城记,下一步,天津经开区还将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联动发展,导入中国技术交易所等科技资源,在京津同城化发展上探索更多体制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