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毛毯,现陈列于宁都起义纪念馆。资料图片
在江西省宁都起义纪念馆展厅里,陈展着一条浸满岁月痕迹的毛毯。这条毛毯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凝结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厚的革命友情。
毛毯最早是由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的董振堂使用。1931年12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董振堂与赵博生、季振同、黄中岳等率国民党军第26路军1.7万余人在宁都起义,正式宣布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按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宁都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
朱德十分关心这支刚刚获得新生的部队,于起义后的第三天(16日)亲自从瑞金赶到石城地区,欢迎由宁都开到这里的第26路军起义部队,并看望起义部队的伤病员,再三叮嘱他们要安心治病,还指示医生要采用一些民间草药,尽快给这些伤病员治好病。
时任红5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的董振堂对朱德是久慕其名,所以早早出了营院迎接。两人相见,董振堂发现朱德非常平易近人,好像多年不见的老大哥。朱德先是来到营连,同官兵讲话,听着他用朴实语言讲出的革命道理,起义官兵不仅叹服,更真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军队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随后,朱德又召集第13军的主要干部开会,就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做好下次反“围剿”准备等重要问题交换意见。
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董振堂执意请朱德在军部留宿。朱德说:“振堂,不行啊,明天早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开,我得赶回去。”董振堂见挽留不住,只好送朱德出门。出门后他们发现,天上已经飘起片片雪花。董振堂这时才注意到朱德衣着单薄,他一边让朱德稍候,一边急忙叫警卫员回屋取东西。等包裹拿来,董振堂立即捧给朱德。
朱德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条毛毯,他连连推辞。董振堂真诚地说:“这条毛毯是我用干净的钱买的,可不是发的洋财,如不嫌旧的话就请您一定收下。”朱德感动地接了过来。董振堂站在风雪里,目送朱德等人远去,一直站了很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董振堂相送的这条毛毯,伴随着朱德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长征的日日夜夜。
长征到达陕北后,朱德见周恩来日理万机,经常工作到深夜,就将这条毛毯送给他御寒,并向周恩来讲述了这条毛毯的来历。
1935年6月初,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7月21日,红一方面军原第1、第3、第5、第9军团番号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军,董振堂任第5军军长。1936年10月,董振堂率部西渡黄河,指挥所部参加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937年1月12日,董振堂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10倍于我的敌人浴血苦战,弹尽粮绝,于20日壮烈牺牲。
噩耗传到延安,广大指战员无不为之悲痛。周恩来更是睹物思人,一边轻轻抚摸这条枣红色的毛毯,一边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同志们,革命不易啊!等全国解放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烈士的遗物陈列起来,供子孙后代好好瞻仰。”
1937年春,周恩来携带这条毛毯乘卡车前往西安与国民党谈判,因为路途颠簸,便把毛毯垫在背后。谁知,当途经甘泉县劳山时,遭到潜伏在此的国民党部队的袭击,密集的子弹从后面的小山包和左边的树林中射出。周恩来从所乘卡车上跳下来,率部一边还击,一边转移,并叮嘱警卫员千万不要遗失了那条毛毯。脱险后,周恩来才发现毛毯已“受伤”十余处。到西安后,周恩来立即派人进行修补,并交代一定要找城里最好的织补店把它织补好。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红军改编命令。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在朱德赴前线的前夕,周恩来把这条补好的毛毯也带来了。周恩来说:“朱老总,你要到前线去了,我把这条毛毯送还给你。振堂同志的毛毯可是宝贝啊,平常可以保暖,危险时候还能防身……”朱德欣然收下。
1938年春,负责后勤的同志为了让朱德能休息得舒服些,将火炕烧得很热。不料想,毛毯被烧了一个洞。经房东老大娘的精心缝补,几乎看不出是补过的。1939年,毛毯多处磨损断线,它又被送到八路军后勤部的被服厂缝补。随后,朱德带着它南征北战,直到新中国成立。
(来源:解放军报)